記者李喬智/綜合報導
在全球軍用無人機技術迅速演進的浪潮中,雲林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主任施國亮憑藉其深厚的專業背景,帶領師生團隊投入油電增程式無人機的研發工作。擁有美國伊利諾大學機械博士頭銜的施主任,專長於無人機複合動力與汽車油電混合技術,不久前因設計出備受業界期待的油電增程式無人機引擎藍圖而聲名大噪,目前也持續引領團隊放大規格、反覆測試,目標是打造出能飛行八小時、來回距離5百公里的中大型長程無人機。
▲雲科大團隊所研發的無人機及其監控系統。(圖/李喬智拍攝)
「油電混合可以讓滯空達8小時,航速也能到每小時120公里,這是純電的無人機無法企及的。」施主任表示,傳統純電無人機受限於電池重量與續航力,難以跨越台灣海峽,更無法搭載武器,軍用效能難免打折扣,然而雲科大的無人機團隊在他的帶領下突破技術瓶頸,設計出可飛行超過8小時、航程達400公里以上的油電增程式無人機,並搭載由國內廠商研發的180cc引擎,適用於50至70公斤級的中大機型。
在日前盛大舉辦的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覽會中,施主任的團隊也在雲科大攤位上展示了無人機研發上的最新成果,尤其是「高空無人機之多光譜遙測系統」最為吸睛,可讓無人機在航行於4000公尺的高空時,仍能準確做到地面1公尺的超高解析度,非常適合長航時、高滯空的偵查行動。
▲雲科大團隊在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覽會上展示的「油電增程式無人機引擎」備受關注。(圖/李喬智拍攝)
施主任強調,飛機導控系統全面採用國產零組件,包括GPS定位、推動電腦等關鍵元件,避免依賴中國供應鏈,強化國防自主性;此外,雲科大的技術不僅可應用於軍工領域,也具備民用潛力,包括農業巡航、災害勘查、海洋監測等場景皆可導入油電增程式無人機系統。未來,團隊將持續優化機型設計與系統整合,並推動更多跨校、跨產業的合作,擴大技術應用範疇。
在這場無人機革命中,雲科大不僅是技術研發的前線,更是人才培育的基地。站在培育人才的角度,施主任也提及「具備無人機研發技術的人才前景相當看好」,像是他指導的兩屆學生幾乎都是一畢業就進入業界開始貢獻所長,薪資條件也很優渥,因此他也期待未來會有更多對於無人機或航太工業感興趣的人才到雲科大就讀,一起改寫台灣無人機的未來發展。